2022年4月自考00467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

时间:2023-12-05 15:05:51点击:132高等教育
22022年4月自考00467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

2022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与教学论试题

(课程代码0046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20 世纪初博比特和查特斯等人的课程理论被称为

A.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   B.精细化课程开发理论    C.高效化课程开发理论   D.实践化课程开发理论

2.被誉为是“现代课程之父”的是

A.博比特               B.泰勒                  C.查特斯               D.麦克尼尔

3.学术中心课程的基本特征包括学术性、结构性和

A.相关性               B.融合性                C.广域性               D.专门性

4.在教育史上第一个倡导教学论的是德国教育家

A.赫尔巴特             B.福禄贝尔              C.拉特克               D.夸美纽斯

5.旨在阐明“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著作是

A.《教学论稿》         B.《普通教育学》        C.《学记》             D.《大教学论》

6.卢梭认为发现教学的基本因素是兴趣和

A.方法                 B.活动                  C.实践                 D.理论

7.杜威反对教学中背诵和堆积知识,而倡导

A.反思教学             B.问题解决教学          C.示范教学             D.实验教学

8.泰勒认为有效组织学习经验的标准有“连续性”“整合性”和

A.“序列性”           B.“实践性”            C.“重合性”           D.“复杂性”

9.奥苏伯尔认为,学生的成就动机由三方面的驱力所组成,其中学生渴望认知、理解和掌握,以及陈述和解决问题的倾向是

A.自我提高驱力         B.附属驱力              C.认知驱力             D.成就驱力

10.以下关于泰勒原理的论述,不确切的是

A.课程开发的整个过程都决定于预定的教育目标

B.“纸笔测验”是评价的同义语

C.任何方法,只要能获得学校教育目标所要求的行为的有效证据,就是恰当的评价方法

D.评价本身不是目的,而只是达到目标的手段

11.以下教学设计模式中,属于人格发展取向的是

A.范例教学设计模式     B.布鲁纳的教学设计模式  C.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D.发展性教学设计模式

12.在范例教学模式中,“范例”应具有三个基本特征,即基本性、范例性和

A.社会性               B.合理性                C.科学性               D.基础性

13.斯金纳的程序教学的理论基础是

A.操作性条件反应与强化原理                     B.学习的层级理论

C.教学认识论                                   D.最近发展区理论

14.“自我实现的人格”“自律的伦理性格”“探究精神的发展”等,在教育目标体系中属于

A.发展目标             B.教育目标              C.教育目的             D.培养目标

15.布卢姆认为完整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应包括“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和

A.“哲学领域”         B.“科技发展领域”      C.“社会领域”         D.“认知领域”

16.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包括两种基本形态,即“课堂讨论”和

A.“教学对话”         B.“自由辩论”          C.“教师引导”         D.“自主探究”

17.通过语言而提示课程内容的教学方法是

A.呈示                 B.口述                  C.展示                 D.示范

18.将所选出的各种课程要素在不同学习阶段予以重复,指的是课程垂直组织的

A.整合性               B.顺序性                C.连续性               D.过程性

19.古希腊、古罗马学校中的“七艺”,即“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音乐”,属于

A.活动课程             B.融合课程              C.综合课程             D.学科课程

20.在学科本位综合课程中,能够涵盖整个知识领域的课程整体,这种课程类型是

A.融合课程             B.活动课程              C.广域课程             D.相关课程

21.以下关于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性质的论述,不确切的是

A.隐性课程是与显性课程相对应的                 B.显性课程比隐性课程更正式

C.显性课程比隐性课程更有计划性                 D.显性课程比隐性课程更有价值

22.以下关于螺旋式课程与直线式课程的论述,错误的是

A.目前在我国课程实践中占主导地位的是螺旋式课程

B.螺旋式课程是比直线式课程更高级的课程组织

C.螺旋式课程比直线式课程更难组织

D.螺旋式课程与直线式课程具有互补性

23.下列不属于班级授课制基本特征的是

A.学生分配于固定班级   B.规定课时内进行教学    C.学生自定步调开展学习 D.分科开展教学

24.认为课程是由课程专家在课堂之外、用他们认为是最好的方法为教师的实施而创造的,持此种观点的是课程实施中的

A.忠实取向             B.合作取向              C.相互适应取向         D.创生取向

25.以下不属于创生取向视野中教学设计特征的是

A.教学设计是一个持续创造的过程                 B.教师是教学设计的主体

C.学生是教学设计的主体                         D.教学设计是一种工程、一种技术

26.下列不属于形成性评价特点的是

A.过程性               B.交互性                C.灵活性               D.探索性

27.以下关于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的论述,不确切的是

A.形成性评价是在课程开发或课程实施还在发展或完善过程中时所采用的评价

B.总结性评价是在课程开发或课程实施完成之后所施行的评价

C.总结性评价是对课程计划的成效作出整体的判断

D.总结性评价相对于形成性评价更有效

28.认为评价在本质上是一种通过协商而形成的心理建构,此类评价属于

A.第一代评价           B.第二代评价            C.第三代评价           D.第四代评价

29.儿童的“实际发展水平”与“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区域,被称为

A.最近发展区           B.辅助发展区            C.发展适应区           D.高级发展区

30.以下关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论述,不确切的是

A.一百个人会有一百个不同的建构                 B.教学过程是知识的传递过程

C.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每一个人都是独立的主体     D.建构主义强调合作学习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1.简述课程的三种典型涵义。

32.简述“教育目标分类学”的典型特征。

33.简述教学方法的本质。

34.简述学科课程的优势。

35.简述综合课程的三种类型。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36.请结合实际,尝试分析教学过程的本质。

37.有人断言“‘计算机为媒体的交往’将引起教学领域的革命”,对此你是怎么认识的?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16分。

38.请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

该种课程是一种非传统的课程,是学校设置的课表课程以外的课程,是学生在学习环境(包括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体系)中所学习到的非预期或非计划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是学校通过多种渠道对学生施以的各方面影响。比如,学校可以在校园内设置“书报长廊”,向学生介绍国内外发生的重大时事;在教室内设立“阅读栏”、“赏析栏”将学生自己的随笔、习作进行展示;在楼道内悬挂著名学者的照片和名言警句,让学生在每次不经意抬头时都可受到鞭策和激励。

(1)材料体现的是哪一种课程类型?

(2)概述这种课程类型的基本特征。

(3)开发此类课程要注意什么问题?


2022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与教学论试题答案

(课程代码0046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 A

2. B

3. D

4. C

5. D

6. A

7. B

8. A

9. C

10. B

11. C

12. D

13. A

14. C

15. D

16. A

17. B

18. C

19. D

20. C

21. D

22. A

23. C

24. A

25. D

26. B

27. D

28. D

29. A

30. B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30 分。

31. (1)把课程作为学科。 (2 分)

(2)把课程作为目标或计划。 (2 分)

(3)把课程作为经验或体验。 (2 分)

32. (1)教育目标具有层级结构。 (2 分)

(2)教育目标要以学生具体的、外显的行为来陈述。 (2 分)

(3)教育目标超越了学科内容。 (2 分)

33. (1)教学方法体现特定的教育价值观,指向于实现特定的课程与教学目标。 (2 分)

(2)教学方法受特定的课程内容的制约。 (2 分)

(3)教学方法受教学组织的影响。 (2 分)

34. (1)有助于系统传承人类文化遗产。 (2 分)

(2)有助于学习者获得系统的文化知识。 (2 分)

(3)有助于组织教学与评价,便于提高教学效率。 (2 分)

35. (1)学科本位综合课程。 (2 分) (2)社会本位综合课程。 (2 分) (3)儿童本位综合课程。 (2 分)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12 分,共 24 分。

36. (1)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 教师与学生是“交互主体的关系”,教师与学生的交往是以课堂为主渠道展开。 (3 分)

(2)教学过程是教学认识过程与人类一般认识过程的统一。 教学认识的特殊性表现在学生认知的特殊性和教师认识的特殊性。 (3 分)

(3)教学过程是教养和教育的统一。 教学过程不是一个价值中立的过程,学生在此过程中不仅掌握知识、发展能力,而且与此同时会形成和改变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 (3 分)

(4)根据联系实际情况,酌情给 0-3 分。

37. (1)“计算机为媒体的交往”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不同地域、不同时代的人展开便捷的交往,以及信息的联系。 它运用于教学领域将会引起深刻的变革。 (2 分)

(2)教学成为“网络化交往”,教学有望实现全球化、网络化的交往。 (2 分)

(3)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发生了重大变化。 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及相应的讲授教学法已不适应网络化教学的需求,需要新的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2 分)

(4)课程囊括了学校资源和社会资源,通过计算机网络,可以实现课程资源的全球范围共享。 (2 分)

(5)“计算机为媒体的交往”为远距离教育提供了新的方向。 (2 分)

(6)需要指出的是,过分运用“计算机为媒体的交往”也存在潜在的危险和不利因素。(2 分)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 16 分。

38. (1)隐性课程。 (2 分)

(2)第一,隐性课程的影响具有弥散性和普遍性。 (1 分)第二,隐性课程的影响具有持久性。 (1 分)第三,隐性课程的影响既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 (2 分)第四,隐性课程的内容既可能是学术性的,也可能是非学术性的。 (2 分)

(3)第一,课程开发者与实施者要增强反省意识。 (2 分)第二,课程开发者与实施者要基于对学生的理解而创设自由、民主、开放的教育情境。 (2 分)第三,课程开发与实施者要明确隐性课程的主要范围或类型,有针对性地进行开发与设计。 (2 分)

第四,课程开发者与实施者要有选择地利用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以提升自己对课程话语的理解。 (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