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设计美学
(课程代码:04026)
一、判断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无间意识是人类精神活动最深层、最原始的部分,是人的心理状态的最高形式。( )
2、皮尔斯的符号学原理是从语言现象入手的。( )
3、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在人的动机理论中,提出了人的需要的层次论。( )
4、文化形态的划分一般采用三分法,即器物文化、行为文化和观念文化。( )
5、艺术抽象是一个使意象脱离物象的实在性的过程,切断对象与现实的一切关系。( )
6、现代主义设计规范的形成是以乌尔姆设计学院的数学原则为基础的。( )
7、理性主义和功能主义是现代主义的主要特征。( )
8、我国第一部系统的文艺美学著作是曹丕所著的《文心雕龙》。( )
9、在诸多有关设计的定义中,前乌尔姆设计学院第二任院长格罗皮乌斯最具有美学的意味。( )
10、任何一个符号都是由媒体、指涉对象和解释这三种要素构成的( )
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审美价值
2、虚与实
3、艺术美
4、意境
5、语义学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产品设计在材料运用上一般存在着三种不同的趋向。
2、简述文化形态的划分。
3、简述影响信息(或文化)传播的因素。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试述人类的需要的划分及其对设计的启示。
2、结合实例试述现代装饰的趋向。
2021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设计美学参考答案
(课程代码:04026)
一、判断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审美价值:事物满足人的审美需要的性质,具有直观性。
2、虚与实:中国传统器物风格范畴之一,指空间与实体的互动关系,可以产生不同的空间感和实体感。
3、艺术美:以表现人的社会生活和精神世界的艺术作品的美。
4、意境:由产品实体与空间、形象与意义作用于人所产生的精神境界。
5、语义学:研究符号与它所指涉对象的关系(即意义)的学科。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答:产品设计在材料的运用上,一般存在三种不同的趋向:
其一是返朴归真:适应于当代生态观念,运用天然材料并保持它纯朴的宜人性质,如原木家具保持木质的天然质地、纹理和色泽,给人一种温馨、质朴和自然生态特性的感觉;
其二是逼肖自然:利用可以大量生产的人工合成材料来模拟和仿制天然材料,如用人造革模仿天然皮革,用人造丝模仿真丝制品,以维持人们对传统材料的感觉,取得对新的人造材料的认同;
其三是“舍弃质感突出形式”:20世纪0年以后,材料工业迅猛发展,各种新材料和复合材料层出不穷,它们的形态相近而性能各异,透明的不全是玻璃,闪亮的也不都是金属。于是出现了后现代派的计趋向,放弃对质感的追求,而着重于色彩、形式的变化。
2、答:文化形态划分为:器物文化、行为文化和观念文化。
器物文化即指物质层面的文化,它是人们在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文化内容,它集中反映出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们在改造和利用自然对象的过程中所取得的文化成果。
行为文化即制度层面的文化,它反映在人与人之间的各种社会关系中以及人的生活方式上。
观念文化即指精神层面的文化,是在前两种文化基础上形成的意识形态。它是以价值观或文化价值体系为中心的,包括理论观念、文化理想、文学艺术、宗教、伦理道德等。
3、答:要实现文化传播必须具备四个条件:其一是所传播的文化必须具有共享性,只有当人们对传播的对象有一定认同或理解时,才能发挥传播的效果。其二是传播关系的建立,任何传播都是在发送者和接受者之间完成的,因此需要建立起连接双方的渠道,一般的传播井不限于两个人之间,而往往形成一个社会关系网。其三是传播媒介的应用,传播媒介是传通信息所使用的截体,它是一个十分宽泛的概念,表示各种传播手段的总和。其四是传播方式的选择,不同的传播过程有不同的模式,如广播是单向的,电讯电话则是双向的,广告是横向的,文件传递则是自上而下垂直式的。选择好传播方式,可以达到更好的文化传播效果。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试述人类的需要的划分及其对设计的启示。
答:关于人的需要的类型,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作出划分:
首先,根据其发展的过程,可将人的需要划分为天然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天然性需要以本能的形式出现;社会性需要具有社会文化的特征。
其次,从其社会功能上,可以将需要划分为物质性的和精神性的需要。前者包括衣食住行等,它们是与人的生理和物质活动相关联的需要,后者是以真善美为核心与人的精神活动相关联的需要,如认知的、审美的、社会交往的需要。一定物质性需要的满足是人们生存的基础。人类的第一种历史活动便是从事生产满足生存需要的资料,这便是生产物质生活本身。人的精神性需要表明,人是具有意识活动能力的,从而才有理想,有情怀,有创造性。精神需要具有渗透性,它不仅表现在人的独立的精神活动中,而且也融合在物质活动中。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人的精神需要所占比重将越来越大。在人的消贵活动中,精神需要的满足,比物质需要的满足更复杂、更困难。
再者,从其存在状态上,可将需要区分成现实性的和潜在性的。现实性需要是已经存在的且有具体指向的需要,而潜在性需要则是虽有或缺性感觉但并无具体指向的需要。由于没有具体的对象性,所以这种需要还不具有现实性,而只是一种潜在状态的存在。只有当能满足这种需要的对象出现以后,这种潜在需要才能转化为现实性需要。
启示:通过设计的实例,来说明设计是为人的需要服务的。
2、答:装饰的类型和形式会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变化,现代社会是一个科学技术和人的个性特征都得到不断发展的时代,因此装饰的趋向必然与时代文化特征和审美趣味相适应。
①装饰趋向简洁化:随着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生产方式的集约化,社会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使人们无暇顾及那些精雕细刻的细部装饰。
②装饰要讲究变化:装饰所追求的简捷,应该是具有丰富性的简捷,因此它不应该是单调的。
③装饰要适应于整体形式:装饰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吸引人的视线使人注意整个产品的形式,并使整个形式富有生机。
④要充分发挥产品质料自身的装饰效果:现代材料工业的发展为产品设计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不论是天然材料还是人工材料,都有它材料自身的优势效应。要善于利用和发挥材料自身的色彩、质感和纹理的装饰作用。
⑤充分发挥产品结构自身的装饰效果:产品结构是沟通产品功能和形式的中介,注意产品结构的创造不仅是确保产品功能的基础,也是改善造型形式的前提。好的设计既能充分发挥结构的功能效用,又能以结构因素完成造型的装饰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