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4月自考12340学前儿童发展真题及答案

时间:2023-12-05 15:15:01点击:84高等教育

2021年4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试题

学前儿童发展

试卷

(课程代码 1234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22021年04月自考12340学前儿童发展真题及答案

 

1.对幼儿园教师而言,研究学前儿童最常用、最实用的方法是

A.观察法                                        B.实验法

C.问卷法                                        D.访谈法

2.在身体各系统的发育中,十岁左右达到最高峰,在第二个十年间逐渐退缩至成人水平的是 A.淋巴系统     B.循环系统

C.神经系统                                      D.生殖系统

3.婴儿期动作的发展中,以下动作中出现最早的是

A.自己会爬                                      B.独坐

C.仰卧翻身                                      D.扶双手站

4.幼儿先学穿脱衣服,再学系纽扣、系鞋带。这体现的动作发展规律是

A.从上到下                                      B.由远及近

C.由小到大                                      D.由粗到细

5.幼儿园活动区环境创设强调动静分离,主要是为了

A.引起幼儿的定向性注意                          B.扩大幼儿注意的广度

C.减少幼儿注意的分配                            D.避免幼儿注意力分散

6.再认依靠的是感知,再现依靠的是

A.表象                  B.感觉                  C.判断                  D.推理

7.值日生工作时,红红和小朋友一起给植物浇水。浇到太阳花时,红红说:“太阳花是要晒太阳的,不用浇水。”这表明红红的思维具有

A.形象性                                        B.拟人性

C.经验性                                        D.表面性

8.在具体运算阶段,由于可逆性的出现和自我中心的解除,儿童出现了

A.客体永久性概念                                B.守恒概念

C.时间概念                                      D.空间概念

9.学前儿童掌握实词的一般顺序是

A.名词→形容词→动词                            B.名词→动词→形容词

C.形容词→动词→名词                            D.形容词→名词→动词

1.三岁的灵灵因得不到心爱的玩具而哭泣时,如果给她一颗糖,她就会破涕为笑。这种情形表明学前儿童的情绪是

A.内隐的                                        B.易冲动的

C.不稳定的                                      D.深刻的

11.刚入园的小班幼儿,在离园时能够很主动地和老师说“再见”,但是早上来园时不愿意主动和老师说“早上好”。小班幼儿早上的表现可能是因为

A.消极情绪                                      B.愉快情绪

C.词义难懂                                      D.没有礼貌

12.幼儿情绪的自我调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稳定性逐渐提高、内隐性逐渐增强和

A.主观性逐渐增强                                B.抑制性逐渐降低

C.独立性逐渐降低                                D.冲动性逐渐减少

13.两岁的妞妞每次和妈妈分开时,既不反抗,也不紧张。妈妈回来时,她对妈妈还是不理不睬。妞妞的这种依恋属于

A.安全型依恋                                    B.焦虑一回避型依恋

C.焦虑一反抗型依恋                              D.紊乱型依恋

14.下列选项中属于亲社会行为的是

A利他行为                                       B.利己行为

C.攻击行为                                      D.回避行为

15.处于他律道德阶段的儿童会服从权威、遵守规则,通常老师怎么要求就怎么做,老师说的比父母说的管用。这个阶段的儿童年龄一般为

A.3岁以下                                       B.3~5岁

D.10岁以上                                      C.5~10岁

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6.时间知觉

17.形象记忆

18.言语

19.自我控制

20.移情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请任选3小题回答,全部作答的只按前3小题评分。每小题8分,共24分。)

21.学前儿童无意想象的特点有哪些?

22.学前儿童性格的特点主要有哪些?

23.儿童依恋形成的前提有哪些?

24.托幼机构教师对儿童发展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请任选1小题回答,全部作答的只按前1小题评分。每小题12分,共12分。)

25.试述感受性变化的规律,并举例说明。

26.试述幼儿言语获得的相互作用理论,并结合幼儿的言语发展举例说明。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4分。)

27.为了帮助小班幼儿轻松愉快、自然而然地掌握洗手的方法,王老师将洗手的步骤分解,制作成卡通图片,并编了一首儿歌:“小宝宝,爱洗手。开龙头,打湿手,挤点泡泡在里头。手心搓,手背搓,再接点水冲一冲。甩甩手,关龙头,谢谢小小水龙头。”在活动中,王老师一边出示图片,一边带着幼儿学儿歌、做动作、玩游戏,幼儿兴趣盛然。教学后,王老师又把洗手的步骤图贴到洗手池边,继续指导幼儿掌握洗手的方法,并在幼儿每次洗手后奖励小贴纸。

请结合幼儿无意记忆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本案例中王老师运用了哪些策略帮助幼儿掌握

洗手的方法。

 

 

 

 

2021年4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试题参考答案及解析

学前儿童发展

试卷

(课程代码 1234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A

2.A

3.C

4.D

5.D

6.A

7.D

8.B

9.B

10.C

11.A

12.D

13.B

14.A

15.C

1.[解析]学前儿童的心理活动有突出的外显性特征,通过观察他们的外部言行就可以了解其心理活动。同时,观察对象在正常生活条件下的活动和表现比较自然,观察所得的材料也比较真实。因此,对于从事学前教育的教师而言,观察法是最常用、最实用的研究学前儿童的方法。

3.[解析]儿童的动作发展遵循从上到下的“首尾律”,即最先发展头部动作,其次是躯干动作,最后是脚的动作。任何一个儿童的动作发展总是沿着拾头→翻身→坐→爬→站→行走的方向成热的,依题意,选C。

4.[解析]儿童的动作发展遵循由粗到细,或由大到小的“大小律”,即儿童先学会大肌肉、大幅度的粗动作,以后才逐渐学会小肌肉的精细动作。题干举例即反映了这一特点,故选D。

5.[解析]防止幼儿注意力分散的对策之一是避免无关刺激的干扰。幼儿的注意力易被新鲜、强烈多变的刺激所吸引,为避免引起幼儿注意力分散,就必须减少不必要的刺激物,为幼儿创设适的环境,比如创设动静分离的环境。

6.[解析]记忆的提取方式有再认和再现两种。二者的区别在于其活动机制不同,再认依粮的是感知,再现依靠的是表象。在儿童记忆提取方式的发展中,先出现再认,然后才是再现能力的萌芽。

7.[解析]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具有表面性的特点。幼儿思维只是根据具体接触到的表面现象进行,往往只是反映事物的表面联系,从表面理解事物,而不能理解词的转义。题干中红红将太阳花理解为“要晒太阳,不用浇水”即为其思维表面性特点的反映。

10.[解析]幼儿的情绪是非常不稳定、短暂和易变化的。“六月天,娃娃脸,说变就变”,说明幼儿的情绪随时可能改变。虽然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情绪稳定性会逐渐提高,但在整个学前期,幼儿的情堵状态仍然是不稳定的。

13.[解析]焦虑一回避型依恋的婴儿在陌生环境中,母亲是否在场对他们的探究行为基本没有影响,他们对于母亲的存在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即实际上并没有对母亲形成特别强烈的依恋情感。依题意,选B。

14.[解析]根据动机和目的的不同,社会行为可以分为亲社会行为和攻击性行为,亲社会行为通常是指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包括分享、合作、助人、安慰、捐赠等。利他行为是亲社会行为的高级表现形式。故排除B、C、D三项,选A。

15.[解析]皮亚杰认为儿童的道德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1)前道德阶段(2~5岁),这一阶段的儿童尚没有道德的概念,不能把规则当成一种义务去遵守;(2)他律道德阶段(5~10岁),这一阶段的儿童会服从权成、遵守规则,对父母、老师等权成者制定的规则绝对服从和遵守;(3)自律道德阶段(10岁以后),在这一阶段,儿童不再对权威绝对服从,他的道德判断是以相互遵从规则为特征的。

 

 

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6.(P72)时间知觉:是对客观现象的延续性、顺序性和速度的反映。

17.(P91)形象记忆:是以感知过的事物的具体形象为内容的记忆。

18.(P133)言语:是个体使用语言的过程,是理解他人和自身运用语言的过程。

19.(P176)自我拉制:是个体对自身行为的调控能力,包括独立性、自制力和坚持性等方面。

2.(P198)移情:指在人际交往中,当感知到他人的某种情绪时,自己也能体验到相应的情绪,即因他人的情绪情感而引起自己的与之相一致的情绪情感反应。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请任选3小题回答,全部作答的只按前3小题评分。每小题8分,共24分。)

21.(P103~104)

(1)由外界刺激直接引起。

(2)主题不稳定。

(3)内容不系统。

(4)在想象中获得满足。

(5)易受情和兴趣的影响。

【评分说明】上述每个要点2分,答出4个即得满分8分。

22.(P180-181)

(1)好动。(2分)

(2)好奇、好问。(2分)

(3)好模仿。(2分)

(4)好冲动。(2分)

23.(P184)

(1)社会环境尤其是某种养育条件的存在是儿童依恋产生的首要前提。(4分)

(2)识别记忆、客体永久性的获得是依恋建立的认知前提。(4分)

24.(P211-212)

(1)教师期望。(3分)

(2)教师评价。(3分)

(3)教师风格。(2分)

【评分说明】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请任选1小题回答,全部作答的只按前1小题评分。每小题12分,共12分。)

25.(P74-75)

(1)各种感觉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不同感觉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使感受性发生变化。

(2)同一感受器,可因刺激的连续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改交。

(3)感受器官因为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相互对立的感觉相互作用时,可使对方的感受性有所加强,这就是对比现象。

【评分说明】

(1)上述每个要点2分,共6分。

(2)需要举例。举例说明恰当、具体,得5~6分;举例说明较恰当、较具体,得3~4分;举例说明简单,得1~2分。

26.(P136~137)

(1)幼儿是一个主动建构语言的交流者。

(2)语言学习的过程是个体语言与社会规范语言辩证统一的过程。

(3)语言学习和通过语言进行学习有机统一。

(4)幼儿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学习完整的语言。

【评分说明】

(1)上述每个要点2分,共8分。

(2)需要举例。举例说明恰当、具体,得4分;举例说明较恰当、较具体,得3分;举例说明简单,得1~2分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4分。)

27.(P95)

(1)影响因素:(8分)

①识记材料的性质。

②幼儿的情绪态度。

③记忆活动中感官参加的数量。

④活动动机。

(2)使用策略:(6分)

①采用直观、形象的卡通步骤图,帮助幼儿识记洗手步骤。

②通过儿敬、游戏激发幼儿识记兴趣,

③调动幼儿视觉、听觉、动觉等多感官参与识记活动,

④运用贴纸激发幼儿活动动机。

【评分说明】

(1)结合案例,分析形响幼儿无意记忆效果的素,每个要点2分。

(2)结合案例,分析王老师使用的策略,每个要点2分,答对3个要点即可得满分。

(3)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